【动辄得咎什么意思】“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做事情时稍有不慎就容易受到责备或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行为的敏感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通常用来提醒人们在做事时要格外谨慎。
一、成语解释
| 词语 | 含义 |
| 动辄 | 一动就,一有行动就 |
| 得咎 | 获得罪过,受到责备或惩罚 |
整体意思:指一个人稍微做错一点事,就会被指责或受到惩罚。
二、出处与用法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左传·昭公二十年》:“人之无良,动辄得咎。”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在做事时因轻微失误而遭责难的情况 |
| 近义词 | 稍有差错便受责、小过即罚 |
| 反义词 | 行事稳妥、宽宏大量 |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句子 |
| 工作场合 | 他做事太谨慎,生怕动辄得咎,影响效率。 |
| 家庭教育 | 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稍有失误就动辄得咎。 |
| 公共管理 | 在某些单位,员工稍有疏忽就动辄得咎,缺乏宽容。 |
四、总结
“动辄得咎”是一个表达“稍有错误就被责备”的成语,常见于批评或反思的语境中。它提醒人们在行事时应更加小心,避免因小失大。同时,也反映出一些环境中的高压氛围,容易让人产生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避免误解或过度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