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晋是什么朝代】后晋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权,属于五代之一。它在五代中存在时间较短,但对中原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对后晋的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梳理。
一、后晋简介
后晋是五代中的第二个朝代,建立于公元936年,灭亡于公元947年,共存在11年。其开国皇帝为石敬瑭,他原为后唐的将领,后来借助契丹的支持建立了后晋。后晋的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开封一带,是五代时期较为重要的政权之一。
后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的脆弱性。
二、后晋历史概要
- 建立时间:936年
- 灭亡时间:947年
- 都城:洛阳(初期)、开封(后期)
- 开国皇帝:石敬瑭
- 灭亡原因:内政腐败、外敌入侵(契丹)
- 重要事件:石敬瑭称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契丹灭后晋
三、后晋主要人物一览表
| 人物 | 身份 | 在位时间 | 主要事迹 |
| 石敬瑭 | 后晋开国皇帝 | 936–942 | 借助契丹力量建立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 |
| 石重贵 | 后晋第二位皇帝 | 942–947 | 反抗契丹,最终被俘,后晋灭亡 |
| 耶律德光 | 契丹皇帝 | — | 攻灭后晋,建立辽朝 |
四、后晋的历史意义
后晋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其历史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1. 中原政权与北方势力的互动:后晋的建立表明中原政权在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的妥协与依赖。
2. 燕云十六州的割让:这一事件成为后世中原王朝的一大隐患,直接影响了宋朝的边防政策。
3. 五代更替的缩影:后晋的兴衰反映了五代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中央集权薄弱的特点。
五、结语
后晋作为五代之一,虽短暂却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关系的缩影,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了解后晋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五代十国时期的复杂局面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