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课文说明方法及赏析】《苏州园林》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作者叶圣陶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严谨的结构,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与设计理念。本文不仅具有文学美感,还具备较强的说明性,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经典篇目。
以下是对《苏州园林》一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语言风格的总结,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一、说明方法总结
| 说明方法 | 定义 | 在课文中的体现 |
| 分类说明法 | 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别进行说明 | 文章从整体到局部,先讲“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分别介绍“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不同部分的设计理念。 |
| 举例说明法 | 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抽象概念 | 如文中提到“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并以“苏州园林的墙壁上有镂空图案”为例,具体说明设计的巧妙。 |
| 比较说明法 | 通过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 文中将苏州园林与其他地方的园林进行对比,如“没有一个园子的布局完全相同”,强调其独特性。 |
| 引用说明法 | 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增强说服力 | 虽未直接引用古诗,但文中提到“‘如在画图中’”,借用诗句来体现园林的意境美。 |
| 数字说明法 | 用数字来增强说明的准确性 | 文中虽未大量使用数字,但通过“讲究对称”“讲究层次”等描述,间接体现了设计的精确性。 |
二、语言风格与写作特色赏析
1. 语言简练准确
叶圣陶的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如“苏州园林在设计时,特别注意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既点明了设计原则,又避免了冗长。
2. 描写细腻生动
文章不仅说明了园林的结构,还通过对“池沼”“花草”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园林的静谧与美感。
3. 逻辑清晰有条理
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展开,先总述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述各个组成部分的设计理念,最后总结其艺术价值。
4. 富有文化韵味
文章不仅介绍了园林的建筑形式,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如“讲究自然之趣”“追求画意”等,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结语
《苏州园林》作为一篇优秀的说明文,不仅展示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谨的说明技巧。通过分类、举例、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传达了知识,又提升了读者的审美情趣,是一篇值得深入学习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