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释义】“天经地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种行为、制度或观念是合乎自然规律、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的,具有不可动摇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该词源于古代哲学思想,强调事物的本然状态和必然性,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在现代语境中,“天经地义”多用于表达对某些原则、法律、习俗或道德规范的认同与尊重,认为它们是理所当然、不容置疑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天经地义”的理解也逐渐发生变化,开始反思某些传统观念是否真的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一、词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 | 天经地义 |
| 拼音 | tiān jīng dì yì |
| 出处 | 《尚书·泰誓》:“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各以类推;地有五方,东西南北中,各以类聚。”后引申为自然与社会的法则。 |
| 含义 | 原指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现多指某种行为、制度或观念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某事理所当然、无可争议。 |
| 近义词 | 理所当然、天命所归、顺理成章 |
| 反义词 | 不合情理、荒谬绝伦、违背常理 |
二、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法律制度 | 在法治社会中,依法治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 家庭伦理 | 父母养育子女,是天经地义的责任。 |
| 社会秩序 | 维护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天经地义的。 |
| 历史文化 | 一些传统习俗被视为天经地义,代代相传。 |
三、注意事项
1. 避免绝对化:虽然“天经地义”强调正当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看似“天经地义”的观念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
2. 注意语境:该词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口语中较少使用。
3.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背景对“天经地义”的理解可能不同,需注意语义的适用范围。
综上所述,“天经地义”不仅是对自然法则的描述,更是对社会价值和伦理规范的一种肯定。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既要尊重传统,也要保持理性思考,避免盲目接受一切“天经地义”的说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