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是什么意思】“否”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fǒu”,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它既可以作为动词、副词使用,也可以作为名词或文言虚词出现。以下是对“否”的详细解释和总结。
一、基本含义总结
词汇 | 含义 | 用法示例 |
否 | 表示否定 | “他是否来?” |
否 | 不,不是 | “你是不是学生?” |
否 | 与“是”相对 | “对还是错?” |
否 | 文言中表示“不”的意思 | “吾与点也。”(《论语》) |
否 | 在卦象中,“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象征闭塞、不通 | “天地不交,万物不兴。” |
二、具体解释
1. 表示否定的副词
“否”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不”的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不”。例如:“你去吗?——不去。”这里的“否”就是“不”的意思。
2. 与“是”相对
在判断句中,“否”与“是”形成对比,用来表达相反的意思。如:“他是老师吗?——不是。”
3. 文言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否”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否定,如“否者,不若也。”(否则,不如)
4. 《易经》中的“否”卦
在《易经》中,“否”是六十四卦之一,卦象为“天地不交”,象征着事物处于一种闭塞、不通的状态,常用于比喻社会或人的心境处于低谷。
三、常见搭配与用法
搭配 | 说明 |
否则 | 表示“如果不……就……” |
否认 | 表示不承认某事 |
否定 | 表示不认可、不接受 |
否决 | 表示拒绝通过或反对 |
否极泰来 | 表示逆境到极点后会转为顺境 |
四、总结
“否”是一个多义字,在现代汉语中主要表示否定,常用于疑问句或判断句中。在古文中,“否”也常作为“不”的代用词。此外,在《易经》中,“否”还具有特定的哲学含义,象征着闭塞与转变。掌握“否”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表达的多样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否”在诗词或成语中的应用,也可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