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怒目词语解释】“金刚怒目”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神情严肃、气势威猛,带有威慑力。这个成语来源于佛教文化,原本是描述佛像中金刚护法神的形象,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在面对挑衅或威胁时表现出的强硬态度。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金刚怒目 |
拼音 | jīn gāng nù mù |
字面意思 | 金刚:佛教中的护法神;怒目:瞪大眼睛。形容金刚神情威严、目光如炬。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神情严厉、气势逼人,具有威慑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写人物在面对敌人、挑战或压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定与强硬态度。 |
感情色彩 | 中性偏褒义,强调一种正气和力量。 |
近义词 | 威风凛凛、怒目而视、气宇轩昂 |
反义词 | 垂头丧气、低声下气、温顺软弱 |
二、出处与演变
“金刚怒目”最早出自佛教经典,原指佛教中护法神金刚的形象。这些神像通常被塑造为面目狰狞、双目圆睁,以示其守护佛法、震慑邪恶的力量。后世文人将这一形象引申到文学作品中,用来比喻人的刚毅与威严。
在《西游记》等古典小说中,也常有类似“金刚怒目”的描写,用以渲染人物的气势和个性。
三、使用示例
1. 面对敌人的挑衅,他金刚怒目,毫不退让。
2. 看着那张愤怒的脸,他的金刚怒目让人不敢轻视。
3. 这位将军一生征战,金刚怒目的神情令人敬畏。
四、注意事项
- “金刚怒目”虽有威慑之意,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解为粗暴或蛮横。
- 在正式场合中,建议搭配更温和的表达方式,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
- 该成语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口语中较少直接使用。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金刚怒目”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对其精神气质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