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天人之际出自哪里】“究天人之际”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这一说法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规律的探索精神,也反映了哲学与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
“究天人之际”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原文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自己著书立说目的的概括,表达了他希望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探究天地之间的关系,理解古今变化,并形成自己独到的历史观和思想体系。
“究天人之际”强调的是对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既包括天文地理等自然现象,也涵盖政治、文化、伦理等人文学科的内容。它不仅是司马迁写《史记》的指导思想,也成为后世学者研究历史、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理念。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原文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提出者 | 司马迁 |
含义 | 探究天与人的关系,理解历史演变,形成独立见解 |
应用领域 | 历史学、哲学、文化研究 |
现代意义 | 强调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方法,重视人文与自然的联系 |
三、结语
“究天人之际”不仅是古代史学家的治学态度,更是现代人面对复杂世界时的一种思维方式。它提醒我们,在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宏观世界的思考,以更全面的视角去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