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且过的成语是什么意思】“得过且过”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态度消极、不求上进,只求勉强维持现状,没有长远的目标或追求。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一些缺乏进取心的人时。
一、成语解释
成语 | 得过且过 |
拼音 | dé guò qiě guò |
释义 | 指对事情采取敷衍、马虎的态度,只求暂时应付过去,不求深入或改进。也比喻人懒散、不思进取,只图眼前安逸。 |
出处 | 《明史·王廷传》:“若以得过且过为事,则非所以为臣。”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生活态度或工作态度,带有贬义色彩。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混日子、得过且过 |
反义词 | 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精益求精、认真负责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态度 | 他总是得过且过,从不主动承担责任。 |
学习态度 | 老师批评他学习态度不端正,整天得过且过。 |
生活方式 | 这种得过且过的作风,很难让人有长远发展。 |
四、总结
“得过且过”是一个表达消极态度的成语,强调对事物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形容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倾向于贬义,提醒人们要树立目标、积极进取。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避免陷入这种消极的状态。
如需进一步探讨该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或与其他成语的对比,可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