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言而有信文言文翻译】一、
“范式言而有信”出自《后汉书·范式传》,讲述的是东汉时期名士范式重诺守信的故事。该故事体现了古人对“诚信”的高度重视,也展现了儒家文化中“信”作为立身之本的核心价值。
在原文中,“范式言而有信”强调了一个人一旦许下承诺,就必须遵守,不可失信于人。这种精神不仅在古代社会中被推崇,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下是对“范式言而有信”文言文的翻译及内容解析:
二、文言文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范式,字巨卿,少游太学,与汝南张劭为友。 | 范式,字巨卿,年轻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的张劭是好朋友。 |
劭字元伯,二人皆以节义著称。 | 张劭字元伯,两人都是以节操和义气闻名的人。 |
后别,约二年当还。 | 后来分别时,约定两年后回来。 |
劭曰:“某日当还。” | 张劭说:“某天我会回来。” |
劭曰:“吾母老,家贫,不能具食。” | 张劭说:“我母亲年老,家里贫穷,无法准备饭菜。” |
式曰:“吾亦贫,然必至。” | 范式说:“我也贫穷,但一定前往。” |
乃相与定约。 | 于是他们约定了日期。 |
劭后至期,母曰:“汝弟去,未有归期,今何故?” | 张劭到了约定的日子,母亲问:“你弟弟出去了,没有回来的日期,今天你怎么回来了?” |
劭曰:“范巨卿与我有约。” | 张劭回答:“范巨卿和我有约定。” |
母曰:“汝与彼无亲,何以知其必至?” | 母亲说:“你和他没有亲戚关系,怎么知道他会来?” |
劭曰:“巨卿信人,必不违约。” | 张劭说:“巨卿是个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失约。” |
母曰:“若然,可设酒食待之。” |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就准备酒饭等他。” |
须臾,式果至。 | 不久,范式果然来了。 |
劭母惊曰:“此子非吾子,乃汝之友也。” | 张劭的母亲惊讶地说:“这个孩子不是我的儿子,而是你的朋友。” |
劭曰:“昔与巨卿共学,誓同生死。” | 张劭说:“从前我和巨卿一起学习,发誓同生共死。” |
母曰:“吾不知汝有此友。” | 母亲说:“我不知道你有这样一个朋友。” |
于是母子皆感泣。 | 于是母亲和儿子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
三、
“范式言而有信”是一则体现诚信美德的典型故事,通过范式与张劭之间的约定,展现了古人对“信”的重视。范式即使身处困境,仍坚持赴约,体现了“言而有信”的高尚品格。
这一故事不仅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篇章,更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信誉,坚守承诺。
四、结语
“范式言而有信”虽为文言文,但其所传达的价值观——诚信、守诺、重情义——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它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是中华文化中“信”字精神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