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引建康原文及翻译】《太常引·建康》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属于《稼轩词》中较为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以下为该词的原文、译文及。
一、原文
太常引·建康
辛弃疾
建康中秋夜,赋月,用东坡韵。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莫把酒杯斜,问天公、如何不语?
风前桂子,月中香露,吹作满城歌。
试看蟾光,清辉如水,照我心何?
二、白话翻译
一轮秋日般的月光洒满大地,像一面重新打磨过的铜镜,明亮而圆润。
不要举起酒杯对着月亮发问,天公为何沉默无言?
风中飘来桂花的香气,月下的露水清新芬芳,仿佛整个城市都在吟唱。
看看那皎洁的月光,清澈如水,映照着我的心,却不知如何诉说。
三、
这首词以中秋明月为背景,借景抒情,展现了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中秋夜的所见所感。词中通过描绘月光、桂花、露水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同时暗含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词情感细腻,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常见的“豪放中有婉约”的风格。
四、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词名 | 太常引·建康 |
作者 | 辛弃疾 |
体裁 | 词(宋词) |
创作背景 | 南宋时期,作者在建康(今南京)中秋夜所作 |
主题 | 借景抒情,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感慨 |
意象 | 秋月、金波、飞镜、桂子、香露、蟾光 |
情感基调 | 清冷、孤寂、略带忧思 |
风格 | 豪放中见婉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
结语:
《太常引·建康》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月色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情感的抒怀之作。它让我们感受到辛弃疾在面对家国动荡时的无奈与沉思,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