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然起敬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让人由衷敬佩的人或事。当一个人表现出极高的品德、能力或成就时,往往会引发他人内心的尊重与敬仰。这种情感被称为“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礼记·曲礼上》:“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故君子不以利害义。”虽然原文中没有直接出现“肃然起敬”,但其精神内涵与此成语高度契合。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肃然起敬 |
拼音 | sù rán qǐ jìng |
出处 | 非出自经典文献,多用于现代汉语中,表达对人或事的敬仰之情 |
含义 | 形容对某人或某事产生由衷的尊敬和敬畏,情绪庄重而严肃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对他人的敬佩、尊重,尤其在面对高尚品德、卓越成就时 |
近义词 | 敬仰、钦佩、肃然起敬 |
反义词 | 轻视、不屑、漠然 |
二、使用场景举例
1. 面对英雄人物
当看到一位在灾难中英勇救人的人,人们往往会肃然起敬。
2. 欣赏艺术作品
看到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画作,观众可能会肃然起敬。
3. 听闻道德楷模的事迹
听到一位无私奉献的老师或医生的故事,也会让人肃然起敬。
三、常见误用提醒
- “肃然起敬”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敬意,不能用于形容表面的礼貌或客套。
- 不宜用于调侃或讽刺的语境中,否则容易造成误解。
四、结语
“肃然起敬”不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对高尚人格和卓越成就的认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感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他人、敬仰榜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保持一颗“肃然起敬”的心,都能让我们更加成熟与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