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寇字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寇”字常用来表示“敌人、敌军”或“侵犯、抢劫”的意思。虽然“寇”字在成语中并不常见,但确实有一些含有“寇”字的成语,它们往往带有历史背景或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寇”字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以下是部分含有“寇”字的成语,涵盖其基本含义及使用场景:
成语 | 含义 | 出处/说明 |
除暴安良 | 消灭强暴,安定百姓 | 《后汉书·王符传》 |
无坚不摧 | 没有攻不破的堡垒 |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
贼寇横行 | 敌人横行霸道 | 现代常用表达 |
避寇逃难 | 为躲避敌人而逃亡 | 古代战争背景下常见 |
安土重迁 | 安于故土,不愿迁移 | 《孟子·离娄下》 |
抚民安众 | 安抚百姓,稳定人心 | 古代治理政策用语 |
内忧外患 | 国内有忧患,国外有侵略 | 《左传·昭公二十年》 |
> 注:以上部分成语虽含“寇”字,但并非所有都以“寇”为核心词。例如“贼寇横行”、“避寇逃难”等是现代口语中较为常见的说法,而非传统成语。
二、补充说明
虽然“寇”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不高,但在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中,它常与“敌”、“兵”、“战”等词搭配使用,如“寇至”、“寇来”等,多用于描述战争或敌对势力的侵扰。现代汉语中,这类成语较少被直接使用,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类文章中。
如果你正在学习成语或进行写作,了解这些带有“寇”字的成语可以丰富你的语言表达,增强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带有特定字的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