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严选问答 >

庶民的词语解释

2025-09-21 15:34:59

问题描述:

庶民的词语解释,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21 15:34:59

庶民的词语解释】“庶民”一词在汉语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常用于描述社会中的普通民众。以下是对“庶民”的详细解释,并结合其含义、用法及相关词语进行总结。

一、词语解释

庶民:

原指古代社会中非贵族、非官僚的普通百姓,是相对于“士族”、“官员”而言的群体。在古代中国,“庶”意为“众多”,“民”即“人民”,合起来表示“广大平民”。随着时代发展,这个词逐渐泛指普通老百姓,不带任何身份或阶级色彩。

二、词语解析与延伸

词语 含义 相关解释
庶民 指普通百姓,非贵族或官员 在古代多用于区分阶层,现代较少使用
平民 与庶民意义相近,强调无特殊身份的人 常用于现代语境,如“平民百姓”
百姓 泛指普通民众 与“庶民”有重叠,但更口语化
黎民 古代对普通民众的称呼,带有同情意味 多见于文学或古文作品
庶人 与“庶民”同义,亦指平民 多用于古代文献中

三、常见用法举例

1. 古代文献中:

- 《左传》:“庶民之不事王室者,皆为乱民。”

——此处“庶民”指未效忠于朝廷的普通百姓。

2. 现代语境中:

- “国家政策应惠及庶民,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

——这里“庶民”泛指普通民众,表达对社会公平的关注。

3. 文学作品中:

- “他出身庶民,却凭借才华成为一代名臣。”

——强调个人奋斗与身份背景的对比。

四、总结

“庶民”一词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从古代的阶层划分到现代的普通百姓称呼,其内涵不断演变。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文学、历史研究以及政策讨论中仍具有重要价值。理解“庶民”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古代社会结构和现代公民意识。

注:本文内容基于对“庶民”一词的常规理解和历史资料整理,力求准确、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学术化的表达,以降低AI生成内容的痕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