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后量是什么意思】“盘后量”是股票市场中一个常见的术语,通常指在股票交易日结束后,即收盘后所发生的成交量。它与“盘中量”相对,反映了投资者在正常交易时间之后对某只股票的买卖情况。
盘后量虽然不计入当日的正式成交数据,但在某些交易平台上,如美国的纳斯达克或一些提供盘后交易功能的平台,投资者可以在盘后继续进行交易,这部分交易量就被称为“盘后量”。
一、盘后量的定义
概念 | 定义 |
盘后量 | 指股票在正常交易时间(如A股的9:30-15:00)结束后,继续发生的成交量。 |
盘中量 | 指股票在正常交易时间内发生的成交量。 |
二、盘后量的意义
项目 | 说明 |
市场情绪反映 | 盘后量可以反映投资者在收盘后的市场情绪,尤其是对于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反应。 |
趋势预示 | 若盘后量较大,可能预示着次日开盘会有较大的波动。 |
投资者行为 | 一些机构或大户会在盘后进行大额交易,以规避盘中价格波动。 |
三、盘后量的来源
来源 | 说明 |
美国市场 | 如纳斯达克、纽交所等允许盘后交易,部分平台会公布盘后成交量。 |
国内市场 | A股目前不支持盘后交易,但部分券商提供盘后委托功能,实际成交需等到下一交易日。 |
四、盘后量与盘中量的区别
项目 | 盘后量 | 盘中量 |
时间范围 | 收盘后 | 正常交易时间 |
是否计入当日统计 | 否 | 是 |
交易方式 | 可能为委托或实际成交 | 实际成交 |
市场影响 | 较小,主要反映情绪 | 直接影响股价走势 |
五、盘后量的使用建议
建议 | 说明 |
不宜过度依赖 | 盘后量数据有限,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依据。 |
结合其他指标 | 应结合盘中量、价格走势、消息面等因素综合判断。 |
注意平台差异 | 不同交易平台对盘后量的统计和披露方式不同,需了解清楚。 |
总结:
盘后量是股票市场中一种非正式的成交量数据,主要用于反映收盘后的市场情绪和潜在趋势。虽然其影响力不如盘中量,但在特定情况下仍具有参考价值。投资者应理性看待,避免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