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蛇尾的词语意思】“虎头蛇尾”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开始时声势浩大、气势旺盛,但到了最后却草草收场,缺乏后续的延续和深入。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事物发展的不完整或结局不佳。
在日常生活中,“虎头蛇尾”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一些项目启动时信心满满,但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就放弃;或者一篇文章开头写得非常精彩,但结尾却显得仓促、无力。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虎头蛇尾”的含义和用法,以下是对该成语的总结与分析: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虎头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出处 |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若夫文武之政,各有所施,非徒虎头蛇尾也。” |
含义 | 比喻事情开始时声势很大,但结束时却很草率,没有善终。 |
近义词 | 半途而废、有始无终、草草收场 |
反义词 | 善始善终、有头有尾、坚持不懈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项目 | 这个项目一开始搞得轰轰烈烈,结果却是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 |
学习计划 | 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可惜坚持不到一周就虎头蛇尾了。 |
文章写作 | 这篇文章开头引人入胜,但结尾却显得虎头蛇尾,让人意犹未尽。 |
三、使用注意事项
- “虎头蛇尾”多用于批评或评价某件事情的进展不够圆满。
- 不宜用于描述自然现象或客观事实,以免造成语义偏差。
- 在正式场合中,应适当调整语气,避免过于口语化。
四、总结
“虎头蛇尾”是一个具有形象性和批判性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事情的开头和结尾不一致的现象。它提醒人们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写作、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都应尽量避免“虎头蛇尾”的情况发生,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